7月2日,笔者从在六盘水市救助站召开的六盘水市2024年上半年民政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六盘水市多举措织密基层民生保障网,民政工作总体呈现出“兜底保障更加有力、一老一小更加幸福、社会服务更有质感、安全发展更有保障”的可喜局面。
“防风险、促发展”守得更牢。今年以来,共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资金5.1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0.36万人。制定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和消防安全等5个专题,用好“包保责任清单、用气用煤清单、其他隐患清单”开展“拉网式”排查;对分散供养特困对象、困境儿童、困难残疾人等开展常态化走访探视,加大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防火防电、防溺水等安全常识宣传及隐患排查;建立民政部门牵头,公安、城管、街道、社区参与的流浪乞讨人员巡查劝导机制,加大对车站、广场、涵洞等人员流动场所巡查力度,切实抓牢重点部位护安全。采取“下好正面宣传先手棋、撒开全面防御排查网、排好高危领域风险雷”等举措,主动打好舆论战,正面宣传卓有成效,负面舆情一直处于低发状态,未出现广泛蔓延扩散。
市《政府工作报告》涉民政重点工作序时推进。在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方面,组织上报2024年度养老服务提质增效项目20个,拟用法开署贷款资金5000万元投入建设。市社会福利中心李颖斩获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项目贵州赛区“一等奖”和全国“优胜奖”,实现该市民政领域高端服务型技能人才“零突破”。在加快发展儿童福利事业方面,制定市儿童福利中心提质改造项目方案,并完成招投标。今年以来共争取省级资金595万元用于市儿童福利中心优化提质。安排资金27.9万元,推进“面向社会困难残疾儿童开展医疗康复100人次”民生实事落实,现已完成儿童康复40人次,努力打造儿童集中养育样板。在坚持城乡和区域统筹方面,进一步健全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6%左右和12%左右。在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方面,适度拓宽“单人保”政策,健全分类施保和低保渐退政策,并投入资金39.7万元,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对全市散居困境儿童开展家庭监护照料状况评估,对存在中、高风险的及时干预处置,多举措加强对农村“三留守”、城镇困难人员等特殊群体关心关爱。在完善养老体系方面,今年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完善养老体系,启动3000户、完成20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打造5个示范性社区老年助餐点”纳入“十件民生实事”重点推进。目前已完成适老化改造2421户,已组织各区市选择合适的社区开办老年人助餐点,上报项目点5个。
社会事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积极稳妥推进殡葬服务,正在编制《六盘水市殡葬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3—2035年》,稳步推进水城区、钟山区殡仪馆项目建设;在六枝特区仙鹤山公墓、水城区碧天园公墓举行市第八届免费节地生态安葬仪式,为50名逝者集中生态安葬;下发困难群众殡葬救助市级补助资金25万元,惠及499人。创新探索区域中心站试点,建立市级救助站为核心、县级救助站为节点、乡村两级救助咨询点为触角的流浪乞讨救助体系。切实做好残疾人权益保障,加强与卫生健康、公安、人社等部门联动,定期对死亡人口、户籍迁移、工伤保险等相关数据开展比对。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567.7万元,惠及残疾人26637人。
今年以来,该市慈善工作、社会组织管理等重点工作更好服务全市发展大局,按照“1+3”工作思路(“1”即慈善总会进行监督协调,“3”即3家社会组织合作实施项目),成功引入施永青基金、浙江省桐乡市乌镇凤暖志愿服务中心和北京春晖博爱公益基金会,实施慈善项目5个,项目资金43.88万元。争取3个“善行贵州”公益项目在该市运行,项目资金35万元。全市共依法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9160家,提前超额完成省民政厅下达的“2025年前完成7680家登记备案”的任务。联合团委推行春晖社规范化、体系化建设,完成142个村级新时代春晖社备案。
“下一步,六盘水市将从立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奋力推进重点民生项目建设;严守‘民政工作,民字当头’底线,持续筑牢民生兜底保障网;树牢‘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红线,全力以赴‘防风险、促发展’;坚持‘创新突破,闯出特色’开路,趁势而为发展‘银发经济’等四个方面入手,凝聚各方攻坚力量,争取各方最大支持,全力攻关冲刺,既为一域增光更为全局添彩,促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该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邹兴跃表示。(郭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