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政动态

《法治日报》记者“部长通道”提问:民政部将如何推进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今天(3月8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回答了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提问。
记者: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也提出了要求。今年民政部将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陆治原:社会救助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一项重要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
去年10月,中办、国办转发了民政部等10个部门关于健全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的文件。
我在这里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分层分类。
所谓分层就是把困难群众根据困难程度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第二个层次就是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线1.5倍以下的,叫低保边缘家庭;第三个层次就是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就是家庭的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线。
所谓分类救助,就是对不同层次的救助对象分别采取不同的救助政策。对第一个层次,就是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主要是要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各项专项救助;对第二个层次和第三个层次,不享受低保,但是可以享受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包括教育、就业、医疗、住房,比如说家庭住房困难,可以申请保障性住房,比如说家里有孩子上学困难,可以申请教育救助。
截至目前,已经纳入低收入动态监测的人群为6600万,去年享受低保的人口为4063万,特困人员有472万,还有740万人享受了临时救助。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求,要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的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要找准救助对象。就是要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精准确定救助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二要推动政策的落地落实。要让政策能够体现出实效,所以我们民政部门要和有关部门一道一定要把政策落细落实。通过政策的落实,让困难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彰显社会制度优势,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要让这项工作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社会救助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涉及社会公平。因此我们在执行政策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公开透明,对救助对象要加大公示力度。同时,也要深入持久的开展社会救助领域“优亲厚友”“人情保”“关系保”等不正之风的整治,确保要兜住底,兜好底,兜准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