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政动态

假肢装配工、公墓管理员……19个新职业来了!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为期三天的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5月31日闭幕。在这次大赛上,有关殡葬、残疾人康复等基本民生保障的一些冷门职业首次集中亮相。

假肢装配工和公墓管理员

冷门职业长啥样?

假肢装配工是专门为肢体残缺人群服务的职业,通过使用专业设备,为肢体缺失者制作和配置外置人工假体。比赛现场,参赛选手们正在紧张制作“假肢接受腔”,主要用于腿部截肢患者。选手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在6个小时内完成测量、修型、制作和对线组装等多道工序。由于假肢装配的“舒适度”,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每一道工序的制作过程都有严格的要求。

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假肢装配工赛项副裁判长周大伟表示,它的对线角度和患者残肢保持一致,并且还符合标准的生物力学对线规则,对于一个熟悉的技师来说,偏差大概在5毫米左右。

公墓管理员是从事公共墓园和墓地维护管理、墓穴施工,并提供骨灰寄存、安葬和祭奠等殡葬服务工作的人员。比赛中,选手们要根据本地区礼俗提供葬礼和祭奠服务,实施骨灰撒散、海葬、花葬、树葬、草坪葬等多样化、生态化处理工作。

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张雨情介绍说,家属在悲伤的时候,我们需要及时在一旁安慰他们。

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专家工作组成员刘艳认为,公墓管理员工作既要符合我们的传统,也要符合现代殡葬的一些要求,我们还要了解到最新的一些殡葬科技领域。比如现在我们用的全息影像,二维码的网上纪念馆的设定,这些慢慢都融入我们公墓管理员的实际工作。

19个新职业、29个新工种

来了!

除了上述冷门职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5月24日发布公示,拟增加网络主播、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用户增长运营师、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云网智能运维员、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工业互联网运维员、生物工程技术人员等19个新职业,同时增加移动操作系统应用设计员等29个新工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职业的确定能进一步增强从业者的职业归属感,相关从业者还可以享受国家有关政策待遇,同时促进就业岗位开发等。经有关机构和单位申报建议、专家评审论证,书面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意见等程序,初步确定的19个新职业、29个新工种,将向社会公示至2024年6月7日。

相关报道显示,与AI行业直接相关的技术研发人员、人才需求量逐年增长。能熟练将AI技术与专业领域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市场宠儿。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过4500家。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AI)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也为就业提供了新选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