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防风险、促发展”守得更牢;市《政府工作报告》涉民政重点工作序时推进,社会事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站在时间的坐标上回望,“获得感”是2024年上半年六盘水民政领域的一个关键词。
上半年,六盘水市民政部门牢固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人民幸福为目标,认真履行民政职责使命,夯实基本民生保障,发展基本社会服务,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谱写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温暖篇章,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六盘水篇章中彰显民政新担当、新作为。
做好“防”的文章
岁末年初寒潮天气带来大范围降温过程持续时间长,清明前后狂风骤起山火频发,近期防汛形势严峻,安全隐患猝不及防,六盘水民政系统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抓好安全工作,确保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站位全局防风险促发展。春节前提前发放各类民生保障资金,让困难群众温暖越冬。今年以来,共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资金5.1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0.36万人。聚焦所有民政管理的服务机构和直属服务机构消防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燃气安全、汛期安全等重点领域,大抓排查整治,防止隐患酿成事故。其间,两名班子成员参加全市森林防灭火督导帮扶。
抓牢重点部位护安全。制定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和消防安全等5个专题,明确了机构改造施工、用火用电用煤隐患排查等17项重点任务,用好“包保责任清单、用气用煤清单、其他隐患清单”开展“拉网式”排查,及时跟踪隐患整改到位;对分散供养特困对象、困境儿童、困难残疾人等开展常态化走访探视,加大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防火防电、防溺水等安全常识宣传及隐患排查,有效预防极端天气带来的次生事故;建立民政部门牵头,公安、城管、街道、社区参与的流浪乞讨人员巡查劝导机制,加大对车站、广场、涵洞等人员流动场所巡查力度。
舆论氛围浓厚向上。采取“下好正面宣传先手棋、撒开全面防御排查网、排好高危领域风险雷”等举措,主动打好舆论战,正面宣传卓有成效,负面舆情一直处于低发状态,未出现广泛蔓延扩散。养老服务工作典型经验做法《念好“气候经”唱响“协奏曲”描绘新时代“凉都养老”新图景》作为省民政厅今年首期简报刊发,新华社、《贵州日报》、人民网等各大网络媒体纷纷予以转载。
为群众幸福“加码”
今年以来,六盘水民政部门聚焦《政府工作报告》,推动民政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形成民政领域新质生产力,增进民生福祉、传递民生温度,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好居家养老、就医用药、康养照护等问题,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方面。组织各市(特区、区)申报2024年度养老服务提质增效项目,上报项目20个,拟用法开署贷款资金5000万元投入建设,已按要求上报省民政厅。六盘水市社会福利中心李颖斩获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项目贵州赛区“一等奖”和全国“优胜奖”。实现六盘水市民政领域高端服务型技能人才“零突破”。
加快发展儿童福利事业,努力打造儿童集中养育样板方面。制定市儿童福利中心提质改造项目方案,并完成招投标。今年以来共争取省级资金595万元用于市儿童福利中心优化提质。安排资金27.9万元,推进“面向社会困难残疾儿童开展医疗康复100人次”民生实事落实,现已完成儿童康复40人次。
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6%左右和12%左右方面。坚持城乡和区域统筹,进一步健全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同步增长。自2024年4月起,六盘水城市低保标准已统一提高到省确定的第二档808元/月,农村低保标准已统一提高到省确定的第一档6852元/年,城乡低保标准增幅达到6%、12%;特困供养人员的基本生活费已按照规定提高到1050元/月,增幅达到3.7%。
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农村“三留守”、城镇困难人员等特殊群体关心关爱方面。适度拓宽“单人保”政策,对依靠兄弟姐妹或者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成年无业艾滋病机会感染者,依规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健全分类施保和低保渐退政策,对低保对象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老年人、在校学生等对象分类增发10%—30%,对就业稳定且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家庭给与3—6个月的渐退期,对死亡的保障对象在3个月内对其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查并办理死亡对象低保金停发手续。投入资金39.7万元,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对全市散居困境儿童开展家庭监护照料状况评估,对存在中、高风险的及时干预处置。
完善养老体系,启动3000户、完成20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打造5个示范性社区老年助餐点方面。依托民政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今年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完善养老体系。启动3000户、完成20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打造5个示范性社区老年助餐点。”纳入“十件民生实事”重点推进。已完成适老化改造2421户。已组织各区市选择合适的社区开办老年人助餐点,上报项目点5个,正在进行项目设计。
社会事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积极稳妥推进殡葬服务。立足补齐殡葬设施短板,正在编制《六盘水市殡葬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3—2035年》,稳步推进水城区、钟山区殡仪馆项目建设。对全市殡葬服务机构收费价格、服务水平、制度落实等方面开展排查整治,严格杜绝强买强卖、价格虚高、捆绑消费等问题。在六枝特区仙鹤山公墓、水城区碧天园公墓举行市第八届免费节地生态安葬仪式,为50名逝者集中生态安葬,大力推广绿色殡葬理念。下发困难群众殡葬救助市级补助资金25万元,惠及499人。
创新探索区域中心站试点。建立市级救助站为核心、县级救助站为节点、乡村两级救助咨询点为触角的流浪乞讨救助体系,对滞留和生活无着等困难群众提供寻亲返乡、生活保障和站内照料等服务。
切实做好残疾人权益保障。加强与卫生健康、公安、人社等部门联动,定期对死亡人口、户籍迁移、工伤保险等相关数据开展比对,着力解决数据更新、共享不及时影响补贴精准发放的问题,2024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567.7万元,惠及残疾人26637人。
民生事业“提质”
上半年,六盘水民政部门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以办实事、解民忧为主线,推动民生事业“提质”。
慈善工作亮点纷呈。按照“1+3”工作思路,“1”即慈善总会进行监督协调,“3”即3家社会组织合作实施项目,成功引入施永青基金、浙江省桐乡市乌镇凤暖志愿服务中心和北京春晖博爱公益基金会,实施慈善项目5个,项目资金43.88万元,内容涵盖助学、困难群众服务、本土人才培养等领域。
积极向上链接资源,争取3个“善行贵州”公益项目在我市运行,项目资金35万元。在全市开展《慈善法》宣传“五进”活动,通过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社会组织等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升依法行善、依法治善能力。
社会组织管理有序推进。全市共依法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9160家,其中公益慈善类1051家、生活服务类2002家,已提前超额完成省民政厅下达的“2025年前完成7680家登记备案”的任务。联合团委推行春晖社规范化、体系化建设,完成142个村级新时代春晖社备案。
“下步六盘水民政系统将将聚焦市委市政府全年目标任务,凝聚各方攻坚力量,争取各方最大支持,全力攻关冲刺,既为一域增光更为全局添彩,促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六盘水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邹兴跃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
编辑 尚宇杰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